

省人防办驻繁峙扶贫工作队聚力帮穷亲
说起山西省人防办驻繁峙县的扶贫工作队,繁峙县光裕堡乡光裕堡村67岁的居秀花大娘眼角闪着泪花说:“省人防办的干部个顶个的好,高兴的事一个接一个地来。生活吃喝上不用说,风湿病20来年了,还专门给俺送来了轮椅。”
省人防办定点帮扶的对象是繁峙县光裕堡乡光裕堡、华岩、大木瓜、小李牛4个贫困村。4个村有630户贫困户,而省人防办全机关共有38名党员。结对帮扶后,全机关党员干部两次集体“走亲戚”,实地了解每家每户的发展需求和脱贫意愿,并捐衣2000余件,捐书上千册,热乎了贫困户的心。捐衣捐物虽然拉近了与贫苦户的距离,但要脱贫,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工作队进驻光裕堡乡后,第一要求就是“安身”,保证驻村工作时间;同时要“安心”,与村“两委”干部、农民实实在在交朋友,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树立脱贫致富信心,了解贫困农民需求。工作队、第一书记共5名党员以身作则,把省直机关严密、认真、高效的工作作风带到乡下,话农事,干农活,交农友,成了一支地地道道的农村工作队。认真的工作态度换来了好的效果,华岩村党支部“两学一做”等搞出农村特色,受到市县组织部门的高度评价;光裕堡村、小李牛村2016年整村脱贫;大木瓜村村民对工作队的工作极为认可,在2016年工作队轮替之际,集体联名,到省人防办请愿,希望本批工作队留任,继续工作。
动员集纳社会力量扶贫
山西省人防办作为非涉农部门,自身没有可以投向农村的经费和项目,每年结余的公共经费少,对于扶贫建设而言,可谓杯水车薪,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人防办驻繁峙扶贫工作队创新扶贫方式,动员集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助学、助困、助病,解决家庭困难,共助农村发展,确保打胜脱贫攻坚战。他们实施爱心工程,引进爱心企业,做实“一村一品一主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扶贫路子。
山西省人防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强基础、增设施、变环境、添收入,一年一改变、五年全脱贫的工作思路,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针对当地土地起伏不平、难以发展水利设施、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现状,积极协调,主动作为,从农业厅申请到高效改造农田资金200万元,改造光裕堡、华岩村农田1500亩,修建田间生产路3000米,工程已于今年春播前部分完工,秋收后继续实施;申请资金70万元,在光裕堡村建设了繁峙县第一座村级光伏电站,功率为100千瓦,实现了光裕堡村集体经济破零,并直接带动了20户贫困户脱贫;利用从水利厅申请的20万元专项资金,维修大木瓜村7000立方水池一座,可以解决500亩土地滴灌水源问题,维修小李牛村万方水池一座,可发展了小李牛村300亩滴灌农田;利用繁峙县为每位第一书记配发的3万元、共12万元专项经费,为华岩、小李牛贫困户购买了种子、化肥,为光裕堡村贫困户购买了小型播种机,为大木瓜村贫困户铺设了430亩滴灌水管;利用县专项资金20万元,发展了大木瓜村首批水浇地430亩;利用县专项资金10万元,建设华岩小杂粮加工坊一座。
同时,大力争取省住建厅等部门支持,将华岩、光裕堡、小李牛、大木瓜四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的288套危房全部进行改造;调整种植结构,改变单一种玉米的现状,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推广种植晋谷51号,为农民增收拓展渠道;2017年9月开始修建大木瓜村截潜流工程,建设400立方米调节水池1座,引水管道1800米, 2018年8月完工,可发展节水灌溉近3000亩,年人均增收232元。帮助大木瓜村民寻配方、讨工艺,请师傅,终于制成了灌装铝箔封口的滹源味道辣椒酱,并通过大木瓜村微信公众号和其它途径广泛宣传推销,助力贫困户增收。
公众号上为贫困群体发声
“孙子虽然有病,但我遇到的净是好人,现在各项指标都有好转的迹象。”高志旺是繁峙县光裕堡乡大木瓜村的村民,见到记者,年过八旬的老人热泪盈眶。
高老汉的儿子早亡,孙子高鹏程和老两口相依为命,更为不幸的是孙子去年查出了尿毒症,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省人防办扶贫工作队的王志祥和冀雪俊将高鹏程的遭遇发表在了扶贫工作队创办的“大木瓜”微信公众号上,短时间内便筹到捐款8000多元,解了高老汉的燃眉之急。
这仅仅是省人防办扶贫工作队通过“大木瓜”微信公众号成功救助贫困户的一个例子。他们创新信息采集发布渠道,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率和信息化率,通过互联网对接各方资源,对贫困户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打开其历史消息,过往的事例呈现在记者面前:与太原爱尔眼科医院合作,为13个乡农村眼疾患者免费检查,280多名贫困患者得到免费手术,免除费用约112万元;与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举行“让贫困地区儿童早日喝上国产好奶粉活动”,繁峙县2300名儿童每人一次性获得320元三元奶粉,5年内,贫困家庭每月还可以半价购买一箱三元婴幼儿或儿童成长奶粉,受惠值达2000万元……
“大木瓜”微信公众号开通两年来,通过开展“有爱就有未来”等活动,面向全国发起了捐助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呼应,大量图书、文具、日用品发放到了困难家庭及全乡小学生手中,改善了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太原蒲公英爱心读书坊、太原驴友会等团体还与光裕堡乡建立了长期帮扶联系机制,通过网络把来自四面八方的社会爱心汇聚成脱贫攻坚的源源动力。
“一对一”结对认亲 畅通帮扶渠道
省人防办扶贫工作队包扶光裕堡乡的3所小学,连同幼儿班在内的儿童不足50人,生活条件简陋,如何让他们像城市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广大家长的心声,也是扶贫工作队心尖上的事情。
2016年春节,省人防办扶贫工作队组织光裕堡乡的5名小学生来到黄河电视台参加“温暖结对子,牵手共成长”的节目录制,代表全省山里娃向全社会发出了爱的邀约。工作队先后组织结对家庭集体共150多人次来到光裕堡乡,入户与结对户进行了“认亲”见面,看望结对孩子。通过“一对一”结亲帮扶活动,太原、晋中、忻州等地的30个家庭与当地3所小学的30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这些贫困学生从黄河基金会各获得1500元生活费,结对家庭还为贫困孩子提供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业资助。
走进华岩村梁睿屹的家,只见桌子上摆放的学习用品整整齐齐,梁睿屹的母亲提起结对帮扶人张园,数次掩面而泣。张园是太原一家建筑企业的员工,在结对子活动中,与梁睿屹成功结对。有一次,张园去安哥拉工作,怕耽误孩子学业,还专门从国外寄来2000元生活费。张园不但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还在心理上给予疏导,两家人成了经常走动的“亲戚”。
在后续的活动中,光裕堡乡的3所小学还与太原享堂西街小学、太原公园路小学、山西行知小学结成校际对子,开展教学等方面的帮扶。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助下,3所小学硬化了校园,配备了体育设施,制作了校服,更换了黑板,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红树莓”落地生根 兴产业稳定脱贫
发展特色产业是精准脱贫的根本途径。省人防办主任孙群亲自到北京跑项目找投资,经过一番筹措,红树莓和肉牛肉驴两个项目排上日程。仅红树莓一项,商家包销,一亩可为贫困户增收6000余元。
红树莓是高效农业的典型,国际国内需求缺口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省人防扶贫办工作队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的脱贫思路,省人防办孙群主任和张铭副主任通过中国树莓产业发展联盟将树莓产业引到光裕堡乡,把北京岭上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拉到了光裕堡乡的扶贫队伍当中。
根据双方协议,红树莓第一年投入苗肥,每亩约需3000元,全部由北京岭上田园公司垫付,第3年有收成后再扣除,农民这3年可以向政府申请经济林补偿,以弥补收成。第3年盛果期开始,公司以保护价收购果实,每亩纯收益可达1万元。仅仅两个半月,发动农户120户,一次性种植430亩。
廉常青是大木瓜村的贫困户,无儿无女,生活拮据。“我们山里就有野生的红树莓,可从来不知道它的经济价值,现在北京的公司为村民提供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我就指着5亩红树莓养老了!”说起种植红树莓的希望,廉常青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2017年秋天红树莓将扩展到2000亩,3年内在光裕堡乡发展到2万亩,北京岭上田园公司还要在当地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彻底转变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种植结构,把红树莓打造成光裕堡乡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乔 伟)
身患风湿病的老人高高兴兴地坐上了轮椅
省人防办孙群主任等领导七一慰问老党员
学生们挑选爱心人士捐助的新衣服
联合黄河电视台为贫困孩子送新衣
省人防办主任孙群、县委书记孔保宝查看红树莓长势
为贫困户家庭儿童发放奶粉
为65名残疾人发放轮椅等助残用品
为贫困户送温暖